优米体育服讯(李琳)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漯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源汇分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严格对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落实“两个责任”的部署要求,立足区域实际,勇于探索创新,经过长期实践,成功构建并深化了“线下网格化覆盖+线上智能化巡查”的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有效筑牢了食品消费安全新防线。
一是立足区域实际,直面监管挑战,明确智慧监管方向
源汇区作为“中国食品名城”的核心区与老城区,食品产业形态多样,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传统监管模式面临“任务重、人手紧、隐患多、取证难”等多重压力。特别是针对食品“三小”(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行业,专项整治虽能短期见效,但长效监管机制难以稳固,违法行为易反弹,非工作时间监管存在盲区。
面对挑战,源汇分局党总支深刻认识到,必须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手段。分局党组提出“弦不松、劲不懈”的工作要求,并组织力量深入研判上级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餐饮质量提升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科技赋能、智慧监管”的破题思路,即引入“互联网+”技术,以食品生产企业、校园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中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大型商超现制现售区等为重点业态先行试点,打造覆盖“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的智慧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效能的跨越式提升。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聚力攻坚克难,夯实智慧监管基础
统筹规划,精准发力。源汇分局党组扛起主体责任,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密集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目标路径。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复杂的困难,联合专业技术团队,创造性研发并迭代升级了“漯河市‘沙澧食安’互联网+智慧监管云平台”(监管端)及配套的“沙澧食安”公众App/微信公众号(公众端)。该平台最终实现了对食品经营主体操作间的“实时视频公开、AI智能识别抓拍、24小时不间断监控”,形成了“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及时干预、事后闭环处置、全程留痕可溯”的智慧监管新模式。
攻坚克难,强力推进。智慧监管的关键环节在于前端智能监控设备的安装覆盖。初期,部分经营主体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为此,分局多措并举: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汇报成效赢得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基层执法人员化身政策宣讲员,深入一线释疑解惑;三是坚守原则底线,顶住各方压力,确保安装工作按计划推进。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出台,分局迅速行动,约谈主要网络订餐平台区域负责人,推动实现网络餐饮后厨“线上直播”监管全覆盖。同时,严格按照省级试点工作要求,循环开展设备离线排查“周周清”,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立案查处,确保了系统有效运行。
三是深化“双线”融合,凸显监管成效,推动社会共治
监管效能显著提升。智慧监管平台如同为监管人员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线上地图巡查”、AI自动识别告警(如未佩戴口罩、违规吸烟、有害生物出现、遮挡摄像头等)、远程语音干预等功能,实现了“足不出户”的精准监管,极大缓解了基层人力不足的压力,有效解决了“取证难”“反弹快”等顽疾。
主体责任有效落实。“24小时闭环AI智能巡查”系统持续在线,形成了强大的督促效应,倒逼食品经营者时刻绷紧安全弦,自觉规范操作流程,主动排查风险隐患。结合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业态实施“定向高频次线上巡查”,辖区内后厨操作规范性显著提升,特别是有害生物防治成效明显,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
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智慧监管极大提升了食品安全透明度。公众通过手机端即可实时观看后厨直播,食品制作从“幕后”走向“台前”,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目前,平台已实现对全辖区特定重点单位的全覆盖智慧监管。这种“看得见的安全”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满意度和获得感,推动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深化。
四是展望未来规划,持续优化升级,筑牢长效防线
深化宣传引导。针对部分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经验交流、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提升经营主体对智慧监管价值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技术团队合作,建立高效稳定的设备运维保障机制。同时,密切关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探索其在风险预警、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深化应用,持续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
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明晰各方权责。加强对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运用智慧监管平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工作长效常态、取得实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